不久前爆紅的韓劇《黑暗榮耀》中,有一幕特別引人注意:妻子發了一連串訊息給丈夫,但丈夫看了卻沒回覆。當妻子回家質問此事時,丈夫淡然地回答:「我回了,回的是沉默。」這樣的回答,儘管不提劇情背景,單單這一句話就讓許多人感到不滿。沉默常常是夫妻之間溝通的最大障礙,無言、無視線交流、無表情,但它卻具有極大的破壞力,正如那句話所說:「最高級的懲罰是沉默,最冷漠的報復是不理不睬。」
為什麼對方不願溝通呢?在日常生活中,許多人都因為伴侶在爭吵後選擇冷戰而感到困擾。對方不僅不願意溝通,也不主動解決問題,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。面對這種情況,你可能會忍不住想問:「為什麼他就是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?為什麼總是選擇逃避?為什麼不能理解我急於解決問題的心情呢?」
事實上,避而不談的背後往往是對利益受損的恐懼。不說出口,可能是因為他潛意識裡知道自己的理由並不充分,無法站得住腳,所以選擇以逃避的方式來對抗你,而你也就更難讓他理解你的感受。
在心理學中,有一個著名的理論:「誰痛苦,誰改變。」你渴望解決問題的急切心情,說明了是你在痛苦,因此你才想改變。而很多時候,給你帶來痛苦的那個人,正是你的伴侶。這意味著,你所渴望的改變,實際上可能觸動了他的利益。所以,選擇沉默的那些人,心裡都在盤算,認為這件事過幾天就會被遺忘,隨便敷衍一下,你就不會再追究。如果過了很長一段時間,你仍然無法放下,當你再次提起這件事時,他們要麼不耐煩,要麼繼續用上次的辦法,甚至可能反過來指責你「愛翻舊帳」。
其實,選擇沉默的人往往是很自私的,他們只考慮自己的感受,忽視了對方的需求。一旦他們認為這件事過幾天就能忘記,他們就期待你也能隨之忘掉所有的不快。當然,不是所有沉默的人都抱有這種心思。我曾和一個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,他自己就是那種喜歡用沉默代替回答的人。我問他為什麼在伴侶想要與他溝通時,他卻冷漠得像個旁觀者?他回答說,在那種情況下,比起辯解,他更希望讓時間來證明誰對誰錯。
無論是想要溝通的人,還是迴避溝通的人,他們都無意中暴露了這一點:「他們想要的是對錯、輸贏。」
然而,感情中的許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錯。因此,我們溝通的目的是盡可能調和矛盾,達成平衡的結果,而不是一方帶著情緒,把溝通視為發洩,傾瀉了自己的需求後,就要求對方無條件服從。同樣地,也不應該在面對問題時選擇逃避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,冷眼旁觀對方的痛苦。
那位朋友是個慢性子,而他的妻子則是急性子。每當他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,妻子總是急於解決,而他卻顯得悠哉悠哉,好像這些問題與他無關。急性子的人無法忍受這樣的態度,而慢性子的他也無法理解,覺得著急也無法解決問題。這種情況下,爭吵自然是難免的。
他說,他的妻子曾多次主動提到這個問題,他也嘗試過迎合妻子的節奏,但他始終感到非常不舒服,覺得自己被迫著走。很多事情他還沒想清楚,就稀里糊塗地做了決定,幾次過後,他受不了,又恢復了原樣。妻子自然不滿意,於是每次提到這個問題,他們之間的氣氛便劍拔弩張。起初,他們還會爭吵,但現在,他選擇了沉默。
說到底,夫妻雙方都在忽視對方的需求。妻子希望丈夫能改掉慢性子的性格,強迫對方跟上自己的節奏,卻忽略了丈夫的內心感受,也沒有及時給予鼓勵和安撫。而丈夫明知道妻子焦急,卻依然選擇沉默,他不滿意但不表達,還說什麼讓時間證明對錯,最終讓妻子積壓了無數的情緒。他們都沒有意識到,溝通是一個互動的過程。
因此,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不應該把溝通看成是自己單方面的表達,也不應該強迫對方說話。強迫出來的保證,往往沒有實質意義。表面上看,似乎有了階段性成果,但最終只會讓雙方的關係陷入死胡同。
關於溝通,有幾點建議可以參考!很多人在嘗試溝通時,常常陷入一個誤區,以為溝通就是用嘴巴說話。然而,實際上,我們的感覺器官不僅僅只有嘴巴。如果說話無效,那就用耳朵聽。戴爾·卡內基曾說過:「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,那麼首先要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人。」
要達到有效的溝通,從一開始就要有傾聽對方的意識,放下激烈的情緒,給對方表達的機會,多花點耐心去傾聽,而不是一味地質問:「你為什麼不說話!」
除了耳朵,還有眼神的交流。科學研究表明,每天對視15分鐘的家庭,其幸福感要比沒有眼神交流的家庭高出70%。眼睛是傳遞情感的窗口,有些人明明想表達對對方的關心,但又怕說錯話,那麼就多用關切的眼神停留在對方身上幾秒,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注。
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,我們往往會去猜測沉默者的想法,這樣很容易陷入自我消耗。你不斷猜測,自己演了一場又一場內心戲,而對方卻無動於衷。如果你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,但對方仍然不為所動,那麼你需要意識到,你必須停止這種狀態,立即專注於自己的事情,做好最壞的打算。
因為夫妻間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達成共識,而共識一定是通過商量溝通得來的,不必執著於一定要對方給個說法,因為,沉默本身就是一種答案。
Leave A Comment